尽管损失惨重,但巴赫穆特目前是俄军在整条战线上唯一取得进展的地区,不过,随着“瓦格纳”雇佣兵即将消耗殆尽以及遭到俄罗斯军方的打压,俄军在巴赫穆特地区的进展还能维持多久,很难说了,不排除乌军会在巴赫穆特地区发动反冲击的可能性。
相比之下,俄军在扎波罗热、武勒达尔和阿夫迪夫卡的进攻均已经以失败告终,同样损失惨重,战果却明显不如“瓦格纳”雇佣兵,当然,这并未能影响到“瓦格纳”在俄罗斯武装派系内斗中的失败。
Oryx的数据显示,仅在三天之内,俄军在武勒达尔和阿夫迪夫卡附近就损失了103台重装备,其中包括36辆坦克,需要说明的是,Oryx的数据是根据能看到的网络图片和视频得出的,这意味着俄军的实际损失会更大。
相比之下,在这两个地区,同一时间内,乌军损失了20台重装备,包括2辆坦克。Oryx的数据显示,截至目前,俄乌两军的人员损失比率大约为5:1,装备损失比率则为3.12:1。
与国内网络不同的是,俄军在武勒达尔等地的失败已经被传回国内,尽管俄罗斯国防部尽可能低调处理,甚至没有提及该信息,但俄罗斯的军事博主们却再次发出了猛烈批评。
跟以往一样,俄罗斯军事博主们再次将矛头对准了俄军指挥层,具体说是俄军东部军区司令鲁斯塔姆·穆拉多夫中将,宣称鲁斯塔姆·穆拉多夫中将需要为俄军在武勒达尔地区的失败负责。
当然,俄罗斯军事博主们的呼吁并不能影响到俄罗斯国防部和克里姆林宫,这种军队高层人事任命不是军事博主们义愤填膺就能影响到的,不要说鲁斯塔姆·穆拉多夫中将是否的确需要为俄军在武勒达尔地区的军事失败负责,就算真要负责,是否被解职甚至逮捕,也不是俄罗斯军事博主们说了算的,一切都要讲“关系”,同样的道理。
不过,位于华盛顿的战争研究所(ISW)却并不认同俄罗斯军事博主们的看法,指出俄罗斯的军事博主们习惯将失败的责任推给高级军事指挥官,却忽略了一个事实,即参与进攻武勒达尔地区的俄军主要由动员兵组成,动员兵们的训练不足和缺乏指挥很可能导致了战术失败,俄军只不过在武勒达尔地区重复了这种失败而已。
我们不能说战争研究所和俄罗斯军事博主们到底谁对谁错,不过,最近出现了一系列视频,显示俄军动员兵们在前线控诉自己遭到的不公待遇,缺乏装备、训练,被送上前线就不再有人指挥,甚至被顿巴斯民兵虐待、强迫冲击乌军坚固阵地等。俄军的动员兵基本都是预备役或退役军人,不过,这并不意味着其能够拥有老兵那样的战斗力,在缺乏基层军官、老兵又差不多消耗殆尽的时候,即便是一群恶狼,在缺乏有效组织和指挥的情况下,也会变得不堪一击。